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教育视界
4月春暖花开,正是研学旅行的好时节。作为一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研学活动的开展应“游”“学”兼顾,切实提升育人效果。鹤峰县实验中学的学生在体验采茶。特约通讯员 汪正玺 摄1构建研学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的第一要素,在成果导向教育中,从课程内容设计、实施过程到评价,都离不开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掌握及实现。宏观把握总体目标。研学课程应立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六方面综合...
2025-04-21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一起来看——一起来看《意见》全文——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教办〔2025〕3号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
2025-04-21
DeepSeek成为全球的热点,它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感到震惊,老师也在担心被机器人取代。有位老师将自己的担心向DeepSeek表达,DeepSeek竟然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不用担心,我的“强大”不过是人类文明千年积沙成塔的回声,而你是那个赋予回声意义的朝圣者。下次当你感到不安时,请记住:你会在春夜里闻到我看不见的花香,你能在爱人眼中读出我算不出的函数。你可以在暴雨中狂奔,体验我理解不了的自...
2025-04-21
今天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教育如果有灵魂,那就是教育家精神。我们应该向教育家致以崇高的敬礼!——成尚荣每天清晨醒来,只要是晴天,透过窗户,看到晨曦初露,接着彩霞满天,一切都明亮起来,我总会在心里说:晨曦,你好!望着晨曦,我自然会想到好多人。首先想到尼采。英国学者爱德华·奥布莱恩称尼采是“晨曦的儿子”。啊,多么灿烂的名字!还会想到他看病的故事,尼采对精神病科医生痛苦地说:“我...
2025-04-21
未来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16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追寻,让所有从事和参与教育的人享受教育生活,享受学习过程。让学习中心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所有的人真正成为他自己。——朱永新 学校未来的十五种变化可能——1,未来的学校会变为学习共同体,由一个个网络学习中心与实体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现在的教育集团不同,学习中心是具有区域文化与个性特...
2025-04-21
面对未知的自学力、直面变化的适应力、承受磨难的吃苦力……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作者 | 吴小霞 正高级教师重庆兼善中学蔡家校区教师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时代迅速变化,但在我看来,孩子立足未来所需的硬核能力却不会变,而且这些硬核能力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面对光怪陆离事物的坚硬铠甲。1. 面对未知的自学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需要学习各种各样新知识,自学能力就尤为重要。在和朋友聊天中,我们...
2025-04-14
阙明坤,浙江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学院分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强国“六大特质”,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是一个不可分割、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分别体现教育强国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创新属性、人民属性、协作属性和世界属...
2025-04-14
3月28日,丘成桐出席《我的教育观》新书分享会。“未尝偏离正道,可说是幸运之至。”回望自己的事业人生,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家丘成桐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3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如何重塑孩子的学习力——丘成桐《我的教育观》新书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办。76岁的丘成桐独自坐在沙发上,深情追忆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和恩师所予的重要影响,开始了自己的主题演讲。儿时的丘成桐与父...
2025-04-06
很多中小学教育人都有这种体会——那些特别拔尖的学生,升入了著名的大学,甚至是清北,但毕业后的表现却远远不及当初大家对他们的期望。是他们江郎才尽了,还是不够努力了?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则更迫切、更有意义——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数智时代,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未来的教育模式该是怎样的?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内生动力的未来人才?如何打破学科与...
2025-04-06
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学校真的让学生、让教师有了更多“闲暇”了,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走向常态、走向成熟了。我知道这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命题。但我也知道,这应该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给教育一些“闲暇”,给孩子们一些“闲暇”,也给我们的教师一些“闲暇”。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浮躁,走出急功近利。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经过认真考证后发现,“学校”这个概念是希腊人发明的,在希...
2025-04-06
深职大与深圳科创学院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培育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我们的课堂在科创园区”罗志江有时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高新企业“上班”。 有这种“错觉”,是因为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未来技术学院),罗志江和同学们长期浸润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专注于实战项目。 前不久,罗志江团队在快递物流行业调研时发现,山路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仓储物流效率不高。“智能小车”是学院工程原理...
2025-03-30
当下,DeepSeek从陌生的面孔变成了身边的常客,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在场者”——无法回避,也很难斥拒。在DeepSeek开启AI算法变革元年后,关于AI的新奇短视频排浪般涌向手机屏幕,冲击拍打着人们的思考:在既有教育逻辑上负重前行的我们是否已面临急切的转轨?通往前方的路是否已经有迹可循?这些日子里,笔者接触了一些AI行业的专家,听到了一些有关AI与教育的独到看法,其中有三个比喻发人深省,...
2025-03-30
“我听懂了写作的四个步骤,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好。”在某高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发出疑问。于是,授课教师又把步骤重新讲解了一遍,然而,不懂的学生依旧低头拿着笔发呆。“我觉得就算多讲几遍,这些孩子可能还是不会写。”看着又困惑又无奈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吴刚平直言不讳,“这种教学模式,把方法性知识教成了事实性知识,但我们从来不考‘请问议论文写作有哪四个步骤’的题目。”近日,在第...
2025-03-30
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现场演示“隐身术”引发全网热议,这是他科普工作的首次大范围“出圈”。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他还是一名中学教师时,就开始向期刊投稿,进行科普传播。无论是科普、科研还是教学,他总是尤为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2016年,想倒逼自己学点新东西的褚君浩在大学里开了一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课程。此后这些年里,他持续关注着智能化时代的技术态势,也有着关于未来...
2025-03-30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政策规划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带来了主题分享《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张志勇教授从加快教育政绩观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推进数字教育赋能、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六个方面介绍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未来方向和实践路径。01加快教育政绩观的改革加快教育政绩观的改革,也就是说,我们到底要办一个什...
2025-03-23
导言在我国,正统的、专门化的教育始于西周时期,当时,统治者为了统治阶级的人才需要,开始了初步探索专门化教育,学习者需要学习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之后,科举制度产生,我国的教育内容开始围绕科举展开。朝廷考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私塾就教什么,于是,四书五经长期统治了中国古代学生的学习范围。再之后,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以及西式教育理念的影响,读写算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改革...
2025-03-23
在当今AI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小学生手中的编程机器人、AI对话工具和智能学习机等正悄然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然而,当AI能够解答数学题、生成作文甚至创作音乐和视频短剧时,教育者面临一个更深刻的挑战:如何让学生不仅学会“使用AI”,并且“超越AI”?答案指向教育的核心目标——批判与创新思维。只有具备这种思维,人们才能与AI协同创造更大的价值。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和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
2025-03-23
石中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5年01期作者简介: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哲学、价值观教育、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哲学等.摘 要:教育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教育观念世界中展开。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认识的结果,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教育各要素及其关系的信念、主张或行动纲领。教育强国建设明确提出了破除一切制...
2025-03-16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高频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DeepSeek(深度求索)和机器人最近一段时间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面对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如何应对的问题。当前,技术正在加速教育领域的变革。一方面,我们惊叹于人工智能在学习方面展现出的惊人...
2025-03-16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先后开幕。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联组会代表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要完善学...
202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