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课题研究
学校文化博览
聚焦百年老校
交流天地
会员注册
联系我们
项目交流
协会章程
协会会讯
动态通报
研究进展
成果展示
创客星光
读书励志
校报校刊
百年老校
百年老校风采
著名校友寄语母校
百年老校校长寄语
百年老校校长论坛
教育交流
德国教育交流
合作项目
在线客服
695282964
244418302
545800749
联系方式
联系邮箱:zgbnlx@163.com
地 址:清华大学东门 学研大厦B座
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才算是一所好学校?| 附判断标准
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才算是一所好的学校?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好学校的标准,这并非唯一和绝对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共性的标准,我们相信,每位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的学校创办者、管理者,也都希望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所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
清晰的自我定位,适切的办学目标
好学校都有着清晰的自我定位,洞悉自己的优劣势,懂得扬长避短。
办一所好学校,一定要首先对其“定位”,
也就是弄清“从哪里来”的问题。
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背景都十分复杂,是公办还是民办?生源主要来自什么社会阶层?学校所在的是一个怎样的社区?学校师资水平如何?学校有哪些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关联种种,不一而足,但
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学校发展升级的关键,抑或成为学校崩溃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个卓越学校,它的起点应该是扬长避短,如果学校没有做好它的定位,没有做好分析,没有做好优势和劣势的转化,迷失其中而无法自拔。
校长一定是个“实干家”,但绝不能把学校办成“孤岛”。
优质学校的领导者,应关注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邀请学校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参与领导和决策,其中包括邀请家庭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利用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学习机会。
现在很多校长认为一宣传就是吹牛,感觉很不好意思,不重视宣传。
实际上任何一个实体在现代社会都不是孤立能发展好的,对学校来说,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找到学校的好故事,讲好学校的故事,可以让学校得到资源支持,甚至收获难能可贵的发展契机。
好学校都树立了适切的办学目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要讲清楚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对校长来说,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的清晰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跟随者的信任度与忠诚度。
一个清晰的办学目标,是一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强大牵引,
其作用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强大的师资队伍,支持信任每一位教师
在一所好学校,教师眼里首先要有儿童,要敬畏儿童。
一个教师,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课,发自内心地享受跟孩子交往。
而不是上课就是为了去获得一个一级教师、二级教师资格证,不是要去拿到更高的工资。
同时,
教师们被保护得很好,保护他们的初心,保证教师一心一意地在教室里跟孩子在一起。
教师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帮助每一个孩子获得发展。
好学校都为教师打通了一条迈向优秀教师的成长通道。
从一名普通教师进阶到优秀教师甚至区域名师,仅仅只靠老师个人的努力,是不足以让一所学校拥有无限涌动的人才的。
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大多数中学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通过行政命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对教师的控制,
无视教师的意愿、期望、兴趣、情感,束缚了教师的个性与自由,
忽视了教师的人格和主观能动性。
个体只有在主体性得到尊重和发挥时,才能获得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正向教师激励机制,
例如奖分制等,激发与引导教师自由创造的潜能。
扎实的课程体系,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体系,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应该有校本课程。
除学科课程,还应该包括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
很多学校的课程体系看起来非常丰富、涵盖很广,但如果细细研究这些课程,很多是有水分的。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常见的有五大误区:
课程和理念两张皮;课程碎片化,缺乏逻辑,不成体系;没有深入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滥竽充数,为了数量而数量;学校开了课,等于学生学到了。这些“坑”,即使是好学校有时也难以避免,但好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地方,往往体现在强大的自我纠偏能力。
学校必须对课程进行清晰的分类统整,划分课程模块与课程群,
并且能够根据课程实施特点和学生特征,为课程体系设计适切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及时的评价与优化。
好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给人以鲜明印象的特色课程。
对一间餐厅来说,最少也需要有一道拿手的“招牌菜”。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起码也要有一门“招牌课程”,品质上佳,能给人留以鲜明的印象。这就是为学校打造口碑的第一步,也是赢得更广泛传播效应的前提和基础。
注重文化建设
让变革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好学校都十分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深谙环境育人、氛围育人的真理。
除了上墙的标语口号,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以及整体的精气神,怎么才能让人更快捷、更真切地捕捉到、感受到?这就需要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设计。
校园环境建设的首要原则是要基于学校的特色文化和理念。
一个适合学校的、精心设计的校园环境才能彰显学校的文化气质。有些学校式的装修花了很多钱,但跟学校本身的文化内涵没有关系,那就是“死”的。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
一所学校,不可能有百年不变的校长,却可以有千年传承的文化。
对于那些发生变革的学校来说,关键是从微小但可见的变化开始,这些变化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
随着这些小小的“胜利”的积累,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将变得更加乐于尝试新事物。如果所采取的措施行不通或产生了意料之外的后果,不要掩盖它,失败也是一种学习经验。
想要让变革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有效地应对挫折至关重要。
此外,在变革涉及的相关人员还没有适应新想法和新流程之前,就试图“强加”重大变革,这通常会走向失败。
学习不再围绕分数转,回归教育本质
学生广泛的主体参与,既是好学校的标志,也是一所学校成为好学校的原因。
学生主体意识的弱化,就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弱化。
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
观察下学生喜不喜欢学习,学生喜不喜欢学校。
好学校要始终做到,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的那些成就感不是因为荣誉,不是因为第一名,不是因为高分,而是因为学习本身。
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热爱学习。
语文老师最了不起的那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数学老师最了不起的就是让孩子对于数学思维产生兴趣,艺术老师就是让孩子热爱艺术本身……
在学校,学习比的不是智力,而应该是
培养好奇心、专注力、合作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四项学习品质。
在孩子成长的这几年里,把好的知识、能力、素养,用好的方法,注入孩子的生命之中。
好学校的学生管理不留“死角”,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学校里,很容易形成“教育死角”。由于现在学校普遍班额较大,严格限制班额的可能也要40-45 个人,总有一些学生处在角落里,缺少被人关注,他们的教育需求和心理问题都被忽视了。
好学校善于织就一张全方位的网,网住每一个学生。
建设学生为中心的学生管理体系,从学生学习与成长、互动与自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关注每一个学生。
这就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意义所在。
以上5个标准您认同吗?您认为,一所好的学校还应该有哪些特征?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