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寻找学校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24-05-04 19:50作者:程红兵

图片

寻找学校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程红兵

   我们的研究应该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现实问题、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研究。课程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与方法选择所依靠的是它自己提出的问题,问题的来源是蕴藏问题的现实背景。由此,要进行课程文化的研究,现实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问题取向与背景意识就是课程文化研究在方法论层面所表现出来的首要特征。理论创新要有问题意识,课程文化研究也要有问题意识,课程文化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现实问题、实践问题的意识,即要对学校教育课程文化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与问题采取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从国情、校情、课情出发,针对具体课程文化实践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基于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方式、策略。

   能改变现实吗?

   课程文化研究最重要的特性当属其实践性,即它只有服务于现时代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才能充分体现其存在的价值。本书通过实践研究回答实践意义上的学校文化、课程文化是什么,分析现实的困境是什么,原因何在,如何解困,做什么,怎样做,实现对教育实践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探究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结合的密切关系,提升课程改革的文化自觉、课程建设的文化含量。

   探究课程改革与课程文化建设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明确学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策略。

    探究如何以课改、课程文化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以解决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推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学校并非简单地反映社会,而是具有再生产社会关系的功能,这就是再造文化。课改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再造问题,课程本质上不可能是一种抽象的话语或纯粹的知识活动,它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文化问题,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它必须具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因为,课程改革的本质体现为一种价值赋予,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否则流行什么做什么,我们就要失去自我,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后面都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你改什么,你不改什么,你做什么,你不做什么,这里都有一个价值问题,改革是你以为有价值的,你才改,做是你认为有必要的,你才做,这就是价值取向;接下来的是你为什么认为有价值、有必要,这里又有一个哲学观的问题,这就是文化,价值取向、哲学观点就是文化,没有文化的课程改革不是改革,充其量是模仿,是完成任务,进而言之是东施效颦,是鹦鹉学舌。

(本文选自程红兵《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文章分类: 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