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魏勇:创造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文化

发表时间:2024-06-08 17:45作者:魏勇来源:问对教育
图片


第一届学校文化创新问对

5月15-17日,由问对教育智库主办,四川问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新潮·新教育家》杂志社、四川天府新区香山中学、四川圣山白玉兰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第一届学校文化创新问对活动成功举行。


这场学校文化建设者的年度盛会,汇聚了李希贵、陈罡、袁野、魏勇、程红兵、卢志文等知名专家学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700名校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更翻滚着层层智慧浪花,推动我们在学校文化顶层设计之路上想得更深、行得更远。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案例分享环节,温州慧中公学执行校长魏勇作为主讲嘉宾,向大家分享了如何在校园里创造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文化。以下内容摘自演讲现场实录。

图片


各位校长、各位领导,问对的新朋友、老朋友,很高兴能够在问对的会场上再次跟大家汇报我的一些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今天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创造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文化》,这不是指我们已经做到了,而是指它是我们始终努力奋斗的目标。


学校文化在我看来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校文化可能更多的是指空间设计、空间文化。广义的学校文化,我觉得除了空间,还应该包括学校的精神面貌、学校的价值观,学校的管理文化等等。我今天打算就广义的角度,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学校文化的一些理解以及个人的一些实践。


图片


我所在的温州慧中公学是一所新学校,去年9月1号才开始运行,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投资大概7亿。客观说,学校修得比较漂亮,硬件是不错的,曾经获得过“亚洲教育环境设计奖”的一个金奖——校园建筑设计金奖。


学校建得好,是一所优质学校——好学校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但是美丽的学校未见得是好学校,因为支撑一所好学校的是灵魂,是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办学质量等综合性的因素。


为了适应更多的学生在学校成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找到自己的归属,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首先着力打造的是空间文化。



图片

空间文化


大家都有体验,我们进入了一个空间,首先就是一种场域对我们的辐射,让我们感觉到舒服还是不舒服。先不说在这个场域里面发生什么事儿,所以这个空间文化本身就是在为教育助力,甚至很多时候本身就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片


我们是比较注重空间文化建构的,我们的每间学科教室都有专门的标识,这些标识是有意义在里面。比如说英语,英语标识中有一个关键词叫做“大胆去说”,所以它的主意象是“TALK”的一个形状。我们想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学好英语,关键是要敢说、脸皮要厚,不管你说得对不对,你要去说。


每一间学科教室,我们都在传递不同的项目信息,力图把各学科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那个特点揭示出来。


图片


这是我们的一个语文教室,这样的空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这样的空间,意味着学生经常可以面对面讨论问题。这样一种面对面讨论问题的空间结构会倒逼着老师:你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你必须千方百计地从教为主变为学为主。所以学校的空间还有一个作用——倒逼教学改革。


另外从语文教室这张图,大家也看到左上角还有教师的办公位。我们学校跟十一学校是一样的,老师没有单独的办公室,而是在各种学科教室里办公。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就是要增加老师陪伴学生的时间。没有了办公室,老师在教室办公,学生找老师就没有了门槛。原来传统学校学生找老师要去办公室,各位都当过学生,去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鼓起勇气,非必要不去办公室。虽然有的时候想去跟老师说点什么、问点什么,但是一想到要喊“报告”,然后在其他老师众目睽睽之下才能进入办公室,这一场景就会让我们望而却步——算了,能不去尽量不去。


但如果老师挪到教室里面,教室是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除了上课,课间休息时学生进入不用喊“报告”,所以极大增加了师生之间非正式场合相处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一再告诉我们,真正对我们学习非常起作用,甚至是终身发的一些启迪、启发动力,其实更多是来自于非正式场合,不完全来自于课堂45分钟的教学。


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体验,当我还在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说话非常结巴的人,从来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超过一分钟,紧张、耳红脖子粗,那是我初中、高中时的样态。


刚上大学的时候也这样,以至于我认为自己不适合当老师,高考填志愿我根本就没填师范,是调配志愿调配过去的。但在大学里面我变了,变得说话比较流畅了,怎么改变的呢?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改变了我,而是不经意间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跟我的一个老乡在大学的林荫道旁边坐着的时候,他用一分钟启发了我,改变了我。


我老乡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小魏,你说话不利索不流畅,其实你只需要改一点,你说话的效果就会好很多。我一听,马上请他告诉我该怎么改。他说,你每当想说话之前停顿一下,哪怕用一秒钟,在脑袋里稍微整理一下,就整理前一两句,后面你就容易顺了,再把说话的速度放慢一点。这就是他给我的建议,可以说这句点拨改变了我的一生。


之后我就按照他说的这么去做,我发现在宿舍里跟大家交流时,大家听我说话的时候更专注了,为什么更专注?因为我说话有条理了。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成长也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当下基于升学需要的那些成长,也有未来终身发展所需要的那些成长。如果我们不千方百计去创造这样的机遇,使师生间非正式相处和交流能更大概率的发生,那么孩子走出校园时,可能就是一个只会考试的人。也许100次的非正式场合相处和交流都没有发生影响,但可能在101次就会发生影响。


图片


这是我们初一年级的科学教室。科学教室里既有可以记笔记、写作业的课桌,也有实验操作台,后面还有仪器柜,但照片里面没有能够拍出来。这样的学科教室布置,就意味着作为教初中科学的老师,你得经常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不是你老做演示实验。如果学生做的实验太少,那么这些操作台、实验器材和药品就会无声控诉,就会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压力。尤其我们配备的实验操作器材越多,对老师的压力就越大。当然这个不绝对,老师要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可能还需要观念上的变化,但是空间形成的压力也是不容小视的。


图片


这是学校一处非正式交流空间。为了增加学生间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学校里设置了大量这样的空间、设备,方便学生相互交流。我们做过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地方,第一是室内体育馆,第二是室外体育场,第三就是走廊里面有大大小小沙发的这些空间。因为随机、自然、无压力,这也是要为学生成长而创造的一个空间。


我们总结了一下,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打造校园的文化空间。



氛围类


氛围类空间可能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它可以起到一个氛围的作用。


图片


比如在英语教室窗户玻璃上贴伦敦塔、双层巴士的图,就是在传递异域风情,让你感觉到你应该进入另外一种文化系统当中。


图片


这间语文教室后面毛毡墙上,有一位老师在清明节期间写的一篇文章,起什么作用?是在告诉学生,语文要学习写作,要观察生活,而且特别要注意书写工整,老师率先垂范,把这个学语文的氛围一点一点地烘托出来。

当然这样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励志类


励志类空间有实质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有一个氛围。


图片


比如玻璃门上面的这些电话号码,每个电话号码都有含义,包括勇气、谨慎、谦逊、创造、反思判断等,寄托着我们对学生品质的一种期待。


要传递这样的信息,在设计的时候就有讲究。比如*键,在电话里面,我们知道*键是返回键,所以它被赋予的品质就是反思;#键是确定性,所以它被赋予的品质是价值判断力。


图片


这是我们一些学科教室里面老师摆放的励志类话语。在提出这类文字的时候,我有一个要求,第一,烂大街的不要,别的学校都有过的或者司空见惯的这种不要。第二,一定要那种学生看到了之后会沉默一会儿,琢磨一下,有一种陌生感、新鲜感,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老师在布置学科教室时,会千方百计去寻找或者组织这样的文字呈现给学生。



工具脚手架


比如我们在初一的学科教室里面,设计了一个“我该如何学习”流程,其实就是一个工具:课前我需要准备什么,课上我需要做什么,课后我需要做什么,然后旁边配一个学习金字塔。


图片


我们初一的学生是摇号上来的,参差不齐,有些一进校基本上不怎么学习的学生,上课时空着手就去了,不会准备纸和笔。老师反复提醒,但很多时候不管用,那么怎么办?我们把它写出来,你天天都看到,我就指着“课前,我需要准备”这一项提醒你:便利贴准备了没有?作业本准备了没有?学案准备了没有?


图片


我们非常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最终完成学业任务这个目标。然而大部分学生一开始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从小学升上来的和从初中升上来的同学,多数人是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等着老师布置任务,怎么能够让他们主动学习?我们通过设计《学生自主规划手帐》等帮助学生自主规划的工具,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图片


这是张贴在教师茶歇室墙面的一个内容,很直观的让每个老师知道怎么进行差异化教学。因为我们是分层教学、选课走班,数学英语都分了层的,有123,现在还有竞赛,实际上是4层,所以同一个年级不同的学生,肯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评价方式都会有差别,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理解,或者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去做。一方面我们会有教师培训,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希望借助于空间的力量,让老师耳濡目染,首先完成思想观念上的转化,然后落实到行动上面。



管理类:提示语、要求


管理提示类语言是每所学校都有的,我们要求管理提示类语言,绝对不允许出现“禁止”“不准”“严禁”这些词。


图片


有一段时间,刚入校的新生关门不注意,常常“啪啪啪”关得很响,老师提醒、教育,但很多同学还是做得不好。自从老师在后门贴一个“王子请关门”,前门贴一个“公主请关门”,效果很好,明显粗暴关门的现象减少了。


我们在空间设计上还会做一些有关学习的干货,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的知识点清晰列出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帮助作用。


图片


在我们的茶歇室里面,还有“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学生”的一个设计。这是我以前在很多演讲场合对老师们说过的一个例子。我们把这句话写出来,下面是老师在各个学生时期的照片,让每个老师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曾经是学生。我为什么觉得这句话特别重要?因为对老师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的个体,成绩再差的学生也有一个完整的世界,当老师带着这种感觉跟学生相处,学生是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善意。



作业、作品、成果类


我们每间教室差不多都有优秀作业和优秀作品的展示,这算是个规定动作,让学生的智力活动被彼此看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双重的。


第一层是当事人的优点被展示,他会有成就感,自然能启动一定的内动力。第二层是其他作为受众的同学,看到同学好的一面,心里就会暗暗较劲儿“我也可以这样”,所以这会有双重激励作用。孩子的内动力就在这些无数的空间细节中,一点一点地被调动起来。


图片


所以我对学校老师说,你把一个空间打造成了一个顺风磁场,学生进来感到舒适惬意,有一种想拿起书来看,或者立即就拿起书来看,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这个顺风磁场会影响到每个人,所以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室空间打造。


还有学生的活动、学生的课堂表现,把这些精彩瞬间拍成照片,就像家一样放在教室后面,让同学能看到自己,看到别人。


当一个公共空间打上了个性化烙印的时候,个体就跟公共空间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神秘的联系,这个联系是什么?是亲切。如果这个空间里面全是与他无关的痕迹,他就会感觉到陌生。所以我们千方百计要让空间里面留下每个人的痕迹,而且这个痕迹正好是他愿意被看见的、是好的。


这件事做起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老师要想办法去收集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这是我们辩论课教室的活动,里面还留下了学生一些好的练习和作业。


图片


顺便说一下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课程——辩论课,这是一门必修课,就是所有学生每周都要上一节辩论课。这门课程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呢?公共说理的能力。现在的孩子比较容易情绪化,可能一有矛盾,没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就只有进行人身攻击。所以我们这个课就是指导孩子去梳理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有说服力的表达。


图片


比如我们有一堂辩论课《学会倾听》,就是通过故事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四种积极倾听的关键技巧。


《摆事实、讲道理》的辩论课,则由举例开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健康的饮食应该包括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引导学生清楚事实和观点的不同概念,再通过层层推进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区分一段陈述、一篇文章、一段视频等内容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我们有一个期中考试就是写一个辩论稿,我们给到了他写辩论稿的格式或者说一个工具,然后他就按照这个格式和工具来完成他的辩论稿。


图片


本来语文课是要承担一部分这个内容的,比如说议论文写作,但我感觉还不够,因为整体来看,我们孩子的说理能力还是弱,所以我们开设了这样的课程。这个课程里面有如何倾听,如何摆事实讲道理,还有包括如何认识我自己等等。


我们的写作课,包括观看电影,其实都在创造一种文化,因为我们的学习不只是来自于课本,还来自于大千世界,多种媒体,多种渠道。


图片


在长期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经典的电影,其思想的深邃,语言文字的简洁透彻,不亚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学校和老师的使命是要把这些东西拣选出来,通过校园空间,把最好的电影在合适的时机推荐给合适的年轻人,这是我们学校和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甚至我认为是义不容辞的。



图片

学术文化


我们是一所中学,中学主要任务就是常规教育教学,这个说法不错,但是各位有没有发现,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对我们中学的教育教学是不满意的,特别是那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因为他在学校里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我就发现了有这样一个现象:上课的时候,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都是属于上课表现不好的学生,因为他们都不听课,都可能干别的事儿或者打瞌睡。最不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不感兴趣或者跟不上,好学生是因为觉得你讲得无聊,他想学的东西早就超越了教科书,但是你没有给到他一个更高的高度,更广阔的空间,所以他会走神。


即便我们进行了分层教学,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因为你分了层之后,层中还有高层。所以怎么满足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愿望,怎么让一部分优等生能够看到围墙以外的世界?我觉得学校文化里应该有学术的气息,学术意味着更有挑战性,意味着自由。


那么怎样创造学术文化和氛围?一个方面,我们依托图书馆。


图片


这是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一角,放了战国时的编钟,放了古香古色的这样的一些文物,当然是仿制的。我们希望图书馆有博物馆的味道,然后我们把图书馆这边命名为孔子讲堂。孔子讲堂是什么?是可以讨论的,取意孔子“坐而论道”的故事,代表有问有答、可以质疑,可以辩论。我们希望这里举办的沙龙演讲等活动能有这样一种学术氛围。


图片


我们学生的一些社团活动也可以放在这里,让学生跟学生之间的讲座,老师给学生的讲座,同学和老师一块的讨论,都在这里。或者我们跟校外一些名师的合作,跟一些国外学者的交流,也放在图书馆里面,这里面的内容没有务实的,大部分的内容跟考试没有关系,让图书馆有更多鲜活的学术和书香气息。



图片

价值观文化


今天早上希贵校长讲了价值观的引领,我可能没有那样的认知高度和深度,我就讲讲,具体在一线,我是怎么来引领一所学校的价值观文化?



让学生站在正中央


我们要传递给所有老师的学校价值观,第一就是让学生站在正中央。


我们让学生站在正中央,从9月1号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实施。开学第一天对我们慧中公学来说不叫开学典礼,叫做开校典礼,这是一个盛大的时刻。


当时集团总部和举办者都非常重视,他们希望把各路领导邀请到场,因为这些领导在慧中公学创办过程中,曾经给予我们很多帮助,请他们来主席台坐一坐、讲讲话,这不是人之常情吗?这个方案到我这里的时候,我说这样不行,我们开校典礼也好,开学典礼也好,不要邀请任何一个领导,我们可以在别的场合用别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为什么?因为我们要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开校典礼是谁的?是学生的。学生希望一个什么样的开校典礼,是不希望有一排中老年人坐在台上,然后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座签,放一个茶杯,然后轮流讲话,学生就在下面坐着。学生希望这样的开校典礼吗?不是,学生希望的是那种载歌载舞的开校典礼,是无拘无束的,同时又是有条不紊。


当我把这个想法汇报了之后,我们这个想法被通过,所以慧中公学从第一天开始,就在想怎么能够实践把学生放在舞台正中央,而不只是一个理念一个口号。


图片


再比如家长会。慧中公学开家长会跟其他学校不一样,我们是开每一个学生的家长会,一次家长会开完,会耗时两周到三周。


开家长会时,老师和家长围成一圈,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主持家长会。学生会做PPT,介绍他这一学期各个方面的情况,取得哪些成就,有哪些不足,以后怎么办?学生自己讲,不用老师讲。


前不久我们刚刚开了家长会,一个家长开完家长会之后,给我们的年级主任发了这样一个微信:“下午匆匆忙忙参加了儿子的家长会,听了儿子自己花5个小时做的PPT报告,总结了半学期的生活和学习,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成长,他敢于正视自己的进步,也不忽视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自己,让家长学会辩证的看孩子,这样的家长会总体是非常正面的。当然我们的家长会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两学期实施下来,能感觉开完家长会之后,学生学习的动力明显强了。


既然让学生站在正中央,我们就要让学生参政议政。


图片


初一学生进校之后,有同学和家长就提出,初一学生的作息不能跟高中一样,他们认为初中生的睡眠时间太短了,要求学校压缩初中晚自习时间,延长睡眠时间。


大家知道在温州这样一个非常卷的地方,我们要做这样一个改变是有难度的,有些家长可能会反对,有些家长会支持,所以正好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让学生和家长自己来做决定。我们搞了一次学生听证会,主题就是听到学生的声音,看见校园民主。学生正反双方辩论,然后年级主任到场接受质询,回答学生疑问,最后投票表决。最终投票的结果是什么?要改时间。所以我们把作息时间增加了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唤醒先于惩戒


我们学校餐厅有段时间曾出现学生用餐后不收拾餐桌的不文明现象,老师提醒、批评都不管用,怎么办?


图片


后来我们认真分析这个问题,发现可能因为没有提供足够的餐巾纸。你让他收拾,但他没有工具,所以我们开始在餐桌附近配置餐巾纸。配置了餐巾纸后,好了一点,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收拾,于是有人提出设置监督岗,抓住一个不文明的扣分一个。讨论后,我们依然觉得不合适。因为我们觉得不能用简单的扣分方式。


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拍照,把餐桌不文明的现象拍下来,晨会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告诉大家我们学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而且是司空见惯的,你们觉得好还是不好?我们不要反复去讲道理,只要把事实呈现出来,把那些主动收拾餐桌的场景拍下来,做一个对照——你看,有些同学就做得好,那么其他同学何去何从,你们怎么选择?


结果,这个办法效果好得很。


今天上午希贵校长讲,要注意惩戒象限的控制。我们知道,当学生出了问题,用唤醒来暂时替代管理会更累、更麻烦,但为什么要先唤醒?


因为通过唤醒学生的荣誉之心、羞耻之心所形成的素质,和通过管理“管”出来的那种表现,可能不一样——被唤醒的孩子,在没人监督的场合一样会自律;而被管理出来的孩子,一旦脱离监督环境,就容易放飞自我,变成熊孩子。


在学校规规矩矩,离开学校就打打闹闹,这样的案例还少见吗?所以教育出来的好孩子和管理出来的好孩子,我认为是有区别的,虽然他们有一些相似性。



自律——让一部分人先自由起来


我们培养学生自律的办法,就是让自律的同学先自由起来,然后鼓励先进。


我们的自习室叫荣誉自习室,是没有老师值班。我们的考场叫荣誉考场,是没有人监考的。


图片


刚开始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遵守纪律,考试会作弊,我说你放心,我们要相信“信任”的力量。实施下来,没有监考的考场和没有人值班的自习室是表现最好的。甚至我们老师为了招生提了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直播学生自习的情况。架一台摄像机在那,一晚上两个多小时不管,看一看慧中公学没人值班的自习是怎么个情况。当然这个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我们暂时没有去做,这些还需要跟孩子们商量。



创造真实的交流氛围


另外学校文化当中还需要有一种能平等而真实的交流氛围。


开会为什么要慎重?就是因为开会常常是单向式的输出,很多参会者会觉得这个事跟他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是真实的交流就不一样了。


我们搞了一个每周一次的教育分享沙龙来分享各类案例。沙龙的原则是不考勤,你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不来。


图片


我们把这个活动纳入了教师的学术积分考核,如果有一个老师到场,就意味着主讲老师又成功增加了一个学分,一个学分20块钱,如果来了40个人,这场演讲你就有800块钱,如果你的这场演讲只来了两个人,你就只有40块钱。


怎么能够吸引更多的老师来呢主讲老师会认真备课,抓分享的内容质量,没有行政的力量逼着人家来,你要靠什么吸引人家来?就靠你有干货来分享。我们有一个主讲老师,就特别会做PPT。沙龙有茶歇、咖啡,大家坐在一块交流,而且可以提问,可以打断,没什么压力,所以大家就愿意参加。基于学校真实案例产生的这种交流,就会产生出很多管用的具体做法。


好,时间到了,有哪些管用的做法,以后有机会再交流。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文章分类: 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