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Home
走进协会
Nav
会员通道
Nav
协会资讯
Nav
项目服务
Nav
资源中心
Nav
文化博览
Nav
协会介绍
协会章程
机构设置
入会申请
会员名录
协会会费标准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航苗计划
德国留学
百班千人阅读计划
高校教师科研培训
在线视频
专家库成员
百年老校校长
图书出版与推介
教育视界
国际教育
科技教育
学校文化
教师成长
读写天地
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栏目导航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高校教师科研培训
新闻详情
十位校长的毕业演讲:在“人生大课表”中,学会如何修得满分
发表时间:2024-06-29 15:30
来源:蒲公英教育智库
作者丨蒲公英教育智库
毕业是一场盛大的远行,学生们刚刚结束了人生中一场重要的旅程,即将开启新的青春篇章。
而在扬帆之前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们的致辞,为这些或期待、或激昂、或惶惑、或迷茫的学生们带来最珍贵的“毕业礼物”和“最后一课”。
“新校长传媒”精选了2024年从小学到大学十位校长的毕业演讲,这些发自肺腑的临别建议鼓舞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阶段的学子,在不确定的时代发现可能,找到契机,逆势增长,在“人生大课表”中修得满分。
同时,
这些毕业致辞因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底蕴以及家国情怀,体现了教育人的社会责任和公共精神。
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学校校长)
孩子们,当你背着行李走进新学校时,如果你正享受幸福,你可以忘记现在的老师;假如你面对误解难解时,请你拨通他们的电话;当你有了新梦想,你可以忘记我;当你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措,请你联系我。
“忘记”是一种成长,“记得”是一股力量;“忘记”证明了你在前进,“记得”意味着你在沉淀。无论忘记还是记得,我们将为你们一辈子打底,成为你们永不撤回的底气;学校永远为你们开着门,鼓着劲,亮着灯,加着油。
临近毕业,我没有锦囊,只有三个词想送给你们:
独立。
儿童的“童”字十二笔,一笔长一年;瑞德少年的“少年”没有偏旁,独立即成篇章。希望你们毕业时把独立装进行囊。
坚持。
不是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得到“文明”最开始就一起“相约星期三”,希望你们坚持追下去。目光的坚持带来知识,脚步的坚持带来见识,笔端的坚持带来胆识。孩子们,哪怕毕业,也请和我一起坚持!
劳动。
锃亮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不是我们所求,你们手上的茧、脸上的汗、腿上的泥,才是最美的勋章。孩子们,劳动是艾瑞德的基因,也应当是你们的基因!
少年不争天下先,争的是阔步向前。最后,请让我们一起诵读六年来每天都在唠叨的一段话:每天六问,看见进步:孩子们,你坚持了吗?你读书了吗?你锻炼了吗?你写作了吗?你劳动了吗?你歌唱了吗?愿我们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干净、有序、读书的人,成为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的人。
李文平(清澜山学校校长)
你们一个个从小豆包的模样,成长为今天的翩翩少年。作为校长,我在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提出几点期望。
第一,在学术上立下高远的目标。
要学好中英两种语言。中文是我们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你们能够用心去学习,让中文成为你们思想表达的内核,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希望你们把英文水平拉到最高,利用好这个和世界对话的工具。怎么做到呢?一定在初中阶段阅读大量的中英文书籍,越多越好。
第二,“尝试,一切可能!”
这不仅仅是一句校训,更是你们未来学习、生活的指南。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尤其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在知识的海洋里,尝试一切可能。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失败,正是这些经历能够让你们更加独特,真正培养出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第三,发展至少一项艺体特长,坚持不懈,成为你终身的兴趣和爱好。
在坚持的事情上持续发力,在热爱的事情上倾情付出。爱书籍、热爱科创,热爱体育,锻炼好体能,因为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只有身心健康才能舒适地卷起来。
第四,心中有爱、心中有他人,始终怀着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希望你们学会倾听和包容,学会同情与帮助,学会理解父母,用正确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共情。这些品质将会让你更豁达,也更开心。
刘希娅(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
看着今天你们的样子,我一遍又一遍想起了我们一起走过的这些日子,我们共同在不断突破——
谢家湾学校在向着全国的基础教育突破,这样的突破,谢家湾学校有压力,但非常笃定。老师们也在突破,大家都在讨论怎么能够做到课堂上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尊重孩子们的学习规律,尽可能去扶持、支持每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我们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经验主义,告别自己的舒适区,努力靠近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需求,去寻找更好、更多、更加契合孩子们需要的方法和路径。
最大的突破是孩子们,你们每时每刻在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刚才看到你们每一位孩子在讲自己的故事,你们的内心强大笃定,思路清晰,临阵不乱,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面对未来的高中生活,面对未来的人生,我想送四个词给你们。
坚韧。
每一个人都是不容易的,每一种生活都是不容易的,我们只要保持坚韧之心,就可以面对一切。
平衡。
我们要在个性与规则之间平衡,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平衡,在享受和奉献中间平衡,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平衡。人生就是一堂大的平衡课,我们做好了平衡,自己就不会失衡,不会迷失。
转化。
我们能不能把劣势转化为资源?怎么能把失败转化为教训?要转化生活中一切阻碍我们发展的因素,通过转化让它成为帮助我们成长的资源。
创造。
这个世界,可以创造的人总是受人尊重的,总是受人瞩目的。我们要勇于创造自己的生活,创造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生,并让这样的人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融,和世界的美好、人类的美好相融。
唐江澎(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
在这“最后一课”,我想和同学们分享我最近阶段的阅读体会。阅读是把人生摆进去,与文本进行对话,而使人的生命境界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在我60岁以后,我阅读文本,阅读人生,有了更多的经验和体悟。我想和大家分享四句话。
定义问题,而不要抱怨命运。
人一生中会不停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像我在17岁遇到的问题是不能被大学录取。如果就此抱怨人生,抱怨命运,我们的命运就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中走向消极状态。我们要不停地去定义问题,理解问题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人生就会发生一种转向。这可能是这个多变的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唯一确定性,但是我们不断地拥抱不确定性。
尝试行动,而不要总是梦想未来。
我们在思考人生的时候要敢于冒险,敢于突破,敢于创造,不要因为担心“万一”而失去了人生大有希望的9999种选择。这辈子,对我人生帮助最大的是我内心的一句话“走进陌生”。有这句话的激励,我能不断走入新的领域,走进新的视野。于是到60岁后,我还重新开启了“返场事业”,退休后还能找到一个使自己的生命能够激发出活力的事业。你们绝不会是上大学、找工作在人生一次完成。像我一样,60岁以后,还有人生的“返场事业”在等着你们,等着你们美好的未来。
管理自我,而不强求改变他人。
1927年我们学校第一次提出培养“四个者”,其中第三个者就是“自治治人者”。自治其实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就一定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生。要改变他人是很困难的,改变世界也是很困难的。许多问题就来自于某些人总想改变他人的世界,而不管理自我的世界。适应,接受,影响,但不强求改变,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从容思考,而不急于判断。
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化的社会,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奇事、大惊失色的怪闻不断涌现。让子弹飞一会,给思考留一些长度,给自己的心态多一份从容。因为理性从来都是要经过思考的深度、时间的长度的叠加才能形成。
马上要到大学去了,希望你们
保持
原本的那份初心与热爱,在这四个方面着力。定义问题,增强人生的引领性;尝试行动,增强人生的行动力;管理自我,增强人生的自制力;从容思维,增强思考力。有了引领力、行动力、自制力和思维力,你们一定会拥有无限的星辰大海。
马景林(北京四中校长)
走向大学,你们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还有关键的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活,要去思考和适应技术带给社会的影响。还有微妙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如意和不如意,等等。
这一切,都特别需要我们的清醒:大是大非要清楚;正直真实坦诚的本性要坚持,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生命姿态不能变;知道事物的轻重缓急,绝不能本末倒置。
除了这几条,我今天重点讲两点:
一是有勇气将不确定性变为可能;二是有意识把小我变成大我。
有勇气将不确定性变为可能,是一种对待自己生活、外部世界的积极、科学和务实的态度。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如何,这个世界也正是因为种种不确定性才显得特别迷人。假如一切都是天注定,人生也就变成了空转的陀螺,没有什么生气与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对理想信念和价值意义的探索过程,但最终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努力实践这个环节。唯有如此,才可能将不确定性变为可能。
不否认,曾幻想着仗剑走天涯的理想主义要始终拥有;必须说,面对现实的适应、改变、努力,还有一丝丝的无奈,又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在不确定性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
光有清醒的认识就能走得更远吗?要靠意志力,靠强烈的理想信念,更要靠在未来的实践中寻找自己对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独特价值,清醒地将不断完善的小我转换成对外部世界有影响、负有使命感的大我。
王道元先生所讲的“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
”
,其实很好地诠释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大我代表着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超越个体的需求和欲望,关注更高级的价值观和准则。大我不仅关注个体的幸福,更关注社会、集体的感受。反过来,大我的发展又可以导致更高级别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感。
李海林(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
是否有个性化的选择,是否有强烈的目标追求,决定一位同学能不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同学们,到底是什么决定我们作为个体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还是我们的先贤们说的好: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个性。
同学们,高中毕业,走向世界,世界已经向你们敞开了她的所有可能性,你们有了更大的选择项,更多选择的自由。你们要珍惜你们拥有的选择权,珍惜你们获得的这项权利。不要忘记,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个性,永远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其他任何东西,如果违背你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个性的生成与发展,都是要警惕的事,因为它可能让你丧失基本的人生价值。
人生并不长。
但人生之所以值得我们来走一遭,是因为我们有目标。人的一辈子,就是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奋斗,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当我们终于实现人生目标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都是有价值的。所谓少年立志,指的就是这一点。
也许在今天之前,你们立的志还是简单地考上一所大学。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人生进入一个新的篇章。你们还来得及好好考虑一下,这一生的总目标、大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一辈子,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终身。或者说得更深刻一些,这一生,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值得我们为此付出一切,作为终身的追求。
许凌可(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
高中毕业,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是少年与成年的分水岭,是权利与责任被重新划分的分水岭,是故乡与他乡的分水岭,是梦想与现实的分水岭。
今天之后,你将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去过你想过的生活,做你想做的事。但你也将不得不主要靠你自己去面对一个成年人的世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在你们即将开启留学生活之时,想跟你们讨论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留学都有意义。不少留学生,不过是换个地方,以更高的代价,继续虚度时光。
其实,不仅是留学,哪怕在国内求学,在国内工作,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相当一部分人在求学、工作时,没有梦想,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日复一日,将无数个原本拥有无限精彩可能的明天,过成了浑浑噩噩的“同一天”。对于这样的人而言,无论是留学还是在国内求学,都没有区别,都没有意义。
人有两种痛苦,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以后的痛苦。难怪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寻找人生的意义,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价值,是“幸福”的终极密码。当“意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稀缺品时,寻找意义的人是智慧的,找到意义的人是幸福的。
同学们,不是所有的留学都有意义,这或许是德普存在的价值,在传授知识以外,德普做了那么多“无用之事”,这些“无用之事”正是在为你有意义地留学、有意义的人生做准备。
同学们,在这分别的时刻,我把这些年你们在德普耳熟能详的句子变作对你们的祝福:
祝你们成为“对艰苦而美好的事上瘾”的人
,自律和时间管理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困扰人生的问题。
祝你们成为“笨”的人
,“笨”的人相信“相信”的力量,“笨”的人相信纯真的力量,用“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少的力量”,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祝你们成为不被世俗打败的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会帮你赢得每一项具体的利益,却让你输掉“抽象的人生”,无论现实多残酷,请你相信理想和坚持热爱。
祝你们成为懂中国,懂世界的人
,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祝你们最终成为健康快乐的人,成为完整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你,变得更有趣、更美好、更酷。
吴国平(宁波镇海中学校长)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把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定位为测量和发展“蓬勃人生”,他认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积极情绪、投入与兴趣、意义与目的这三项“核心特征”等,才能称得上“人生蓬勃”。
在我看来,蓬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生机活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一种奋发有为的人生样貌。在此,我想给你们提三点建议——
创造蓬勃人生,需要承担更大的使命与责任。
蓬勃人生必然承载着大我,这样的人生一定是承担着大使命、大责任,彰显着大格局、大境界,会创造大作为、大成就,会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一定会驱使我们昂首阔步、义无反顾、鞠躬尽瘁。
创造蓬勃人生,需要发展更多的热爱与专长。
热情、热烈、专注、投入,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的由内而外的一种彰显。这样的人必然有着对自己独特内在和外部世界的强烈好奇与热爱,会不断拓宽生命的边界,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非凡的意义,在兴趣、热爱基础上磨炼而成的特长、专长会成为展示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生活的色彩就是由诸多“热爱”与“专长”交织构成的,它们相互映衬,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生命画卷。
创造蓬勃人生,需要注入更强的坚韧与包容。
你们即将开启人生的崭新篇章,在这个过程中也潜伏着许多的挑战困难,需要持续攻坚克难。这是人生的常态,更是蓬勃人生的必由之途。你们的诸多德行、能力、个性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锤炼。所以面对人生坎坷和生活波折,希望你们能够坦然接纳,为自己的生命能量注入更强的坚韧与包容。
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
三个月前,号称是世界首位“AI软件工程师”的Devin问世,“AI训练AI”的实现促使我们从惊讶和好奇阶段进入到思考和探索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共生协作的阶段。人类如何在这三种关系之中保持竞争力似乎是破题的关键点。
你们今天获得的学位证书,无法成为你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你们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让你在新问题和新挑战之下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让你在信息“洪水”之下,能够理性地分析和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助力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你们的竞争力来自于全球视野、多元视角、远大格局、社会责任感
等素养,让你们可以穿越迷雾把握趋势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你们的竞争力还来源于自我管理、研究导向型工作、沟通交流、人人与人机协同以及终身学习
等能力,让你可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生活之中保持自身的清醒、专注以及站在AI等现代技术的肩膀上的先进性。
如果个人素养、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是你们的罗盘、风帆和舵,助你们锚定理想、直面风浪,航行在瞬息万变的世界。
那么,想要踏浪前行与未来共舞,还需要明确面向未来的航行策略。简言之就是跨界、融合和专注,在这三方面精耕将为你们的航行蓄力。
总之,未来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和动荡,但若能遵从内心,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通过跨界、融合,在特定领域形成独特,保持专注,打造“绝招”,同时以“积极心态”、“和谐心智”和“融合智慧”,融入生态或打造生态,便可实现人生梦想和可持续性发展。
徐扬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飞机上的蚊子》,记述有一天我在从香港飞往旧金山的飞机上的一个经历,飞机上有一只蚊子,你觉得它乘着飞机飞到美国之后会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它找不到出口,极有可能还是乘原飞机再飞回来。
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物理意义上是出国了,实际上哪儿也没去,等于还是在原地。
我们表面上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东西,读过很多书,但事实上根本没有真切地生活过。
因此,我在这里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体验一下真切的生活,你多大程度上能够体验真切的世界,决定了你能在这个世界上去到多远,飞得多高。
你想想那只飞机上的蚊子,它如果有那种哪怕头破血流也要冲破这个局限的空间,去追求自由的精神,它可能也能够找到出口,冲出机舱,呼吸外面自由的空气。蚊子那种勇于冲出机舱去体验生活的追求,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就是勇于摒弃平庸、打破习俗,冲破思想的枷锁,追求自由和创意的精神。我们不要对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是在追求成功,而是在害怕失败,我们回避挑战,选择舒适和安逸,失去了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机会,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同学们,我们不要害怕失败。
任何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很多的失败和苦难,人生的大多数时光是在黑夜里度过的,当你在黑暗中的时候,你要记住我今天所说的话。
我们中国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就是凡事一定会走向反面,黑暗的反面是什么?
是光明,因此,黑暗一定会过去,你要在黑暗中成为一束光,去照亮身边的朋友,与他们一起迎接光明的到来。
文章分类:
教育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