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有境界,做学问做事业也有境界。卓越教师成长的三重境界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崧舟老师倾情分享,教师如何活出智慧,活出悲悯,活出圆满的生命。全文长5937字,阅读约需要8分钟作者:王崧舟,著名特级教师禅宗讲修行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苏东坡很厉害,他的三首诗大概可以用...
作者丨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学生,是教师成长最好的尺子告别模糊、被动、隐性水平的成长,制订一份清晰、自主、显性的发展规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共识。关键在于,除了上多少节研究课、公开课,发表多少篇论文,能不能让老师们真正清楚“我现在在哪儿”,“我要到哪儿去”,“我可以怎么去”,“我到了吗”,让成长不失焦、不茫然。十一未来城学校的选择是,制订从教走向学的教师发展量规,让教师成长有...
有老师又问道如何拜师,我想起之前写过类似文章,就找出来再发一次。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希望您能看完。因为,我是认真的。朱永新教授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说到三个步骤:专业读书、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第三步是关键,是破圈,是在个人研修遇到困惑时必须要走的关键一步。说白了,就是要拜高人为师。师父分为“经师”和“人师”。所谓“经师”,就是在专业上有建树,有影响力的名师。而“人师”,指的是人生导师,可以来自三...
说起课题研究,以前我总觉得高高在上,感觉跟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是两条平行线,难以产生交集。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让我不知不觉走上了课题研究之路,亲身体验了课题研究的幸福滋味。当时,学校正在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我带领的班级承担种西红柿的任务。我领着学生挖土、移苗、浇水、培土,忙得不亦乐乎。西红柿苗种完后,全班学生在花盆边围成了一圈,议论纷纷。面对此情此景,我对学生的日记有了些许期待,很多学...
有研究团队的测算结果显示: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是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幼儿园关闭潮的传导结果。在此背景下,教师过剩的应对之策无外乎两条:一是推行小班化教学,以提高师生比;二是实行柔性退休或转岗,鼓励部分教师提前退休或进入其他相关领域。而于教师个人而言,如果不想被分流,适应新形态教育教学的个人专业素养提升,成为不二选择。正如有关专家所指:面对国运作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教育界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是和渊,来自人大附中,今天想和各位领导分享一下我自己,从博士到老师的过程中,关于选择和成长的故事。我于2014年从清华大学颜宁老师的实验室博士毕业后,进入人大附中工作,到今年已经工作有整整十年了。我参加工作那个时候,大家选择当老师的人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当时很多人奇怪我的选择,我是清华的博士,又师出名门,为啥跑去中学教书呢?事情还得从20...
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师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01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确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
暗礁隐没于水下,不易被人察觉,船只下水后若不留心躲避,很容易触礁。对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而言,教育生涯也充满变数,如果我们不留心观察,也可能遭遇成长的暗礁,从而改变生涯的航道。如何在驾驶教育之舟时避开暗礁,让航行更顺利一些,不至于在还没有看到美好景致时就触礁或搁浅?01暗礁一:心理枯竭,激情冷却我们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师:初登教坛时热情洋溢,善学乐教;三年五载后,自我效能每况愈下;“而立”...
优秀与卓越是学校和老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而且从优秀走向卓越也成了个重要命题。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双向建构的问题。成尚荣 :给青年教师的信——教师该怎么定义自己的青春?朱永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怎么做?——马文•柯林斯的启示这一命题年轻教师更关注,他们有着较为远大的追求,让那蓬勃的力量跳跃着青春的节拍,将理想镶嵌在优秀与卓越的努力中。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是可敬的...
什么是成长力?知乎上有人解释为:“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持续迭代、更新升级的能力。”由此可以推断,所谓教师成长力,就是指教师在职业认知和行动上的持续发展、不断成长的能力。可以说,在整个教育领域,没有哪个领导、哪个校长不关注、不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成长,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内驱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成长力。那么,教师该如何赋能自我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