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基础教育阶段的高质量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更是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基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视不足,造成我国中小学生接受科学教育的...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近日,泉州市教育、宣传、网信、科技、科协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泉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五大行动计划》,将实施“夯实学校主阵地行动计划”“拓展社会大课堂行动计划”“锻造师资队伍行动计划”“培育‘未来科学家’行动计划”“强化条件保障行动计划”,强化面向全体的科学素养培育及关注个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形成“县县...
科学教育不只是培养科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会思考、敢创造的人。作者 | 本报记者 褚清源温州的科学教育格外“燃”。作为中国创客教育的发源地、数学家的摇篮,浙江省温州市用20年时间,探索形成了从家庭到学校、从线下到云端、从城市到乡村的全链条科学教育生态。在这里,小学生开发“虫脸识别系统”,初中生用3D打印火箭燃料舱,偏远乡村的实验室里也能诞生全国科创大赛金奖。如果说“家庭实验室”让孩子有了自己专...
01拥抱AI,警惕“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全国政协常委、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当前,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教育数字化的核心任务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智慧教育实现普惠教育。”谭铁牛认为,人工智...
(张冬梅校长)编者按:3月7日,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北京市将围绕AI“助教、助学、助育、助评、助研、助管”六大核心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探索AI赋能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场景式、浸润式、融合式实践育人体系,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迈出新步伐。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简称“人大附小”)是北京市智慧校园...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与两极分化双向增强的背景下,公众的认知积累与理性行动之间出现了诸多悖论,给全球科学教育带来困境。解决气候、能源、环境、医疗、经济驱动发展等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既是今天交叉科学研究的核心,又是公众关心的热点议题。面对这些重要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科学家参与到科学教育的实践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之中,从面向所有人的科学教育目标出发,促进学习者对科学事业运行机制和探究过程的...
(景小霞校长)科学教育是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开展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形成较为浓厚的科学兴趣、较为扎实的科学知识、适应未来社会的思维品质和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渠道。科学教育应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之中,既需要校内各学科的相互支持,又需要依托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既需要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做支撑,又需要强化实践探索的科学教育功...
河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统筹设计、内外联动、资源整合和赛事组织,全面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着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夯实基础。01强化统筹设计,建强组织体系一是多部门协同联动。河北省成立了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教育、科技、科协等九部门共同参与的科学教育工作格局...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学生画像”,这种画像既表达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文本里,定义人才规格,明晰培养目标,也常见于民间的教育流行语中,表达着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愿望和期待,描摹着孩子未来的精神长相。从社会学角度看,我更倾向于赞同这样的观点:教育流行语可能是一个时代实际产生影响力的教育理念,是切实推动教育选择的价值判断。它常挂在嘴边,传达着对教育观念的广泛共识;又发自心底,表现出对教育行...
民小编说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是应对未来社会变化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广东省深圳市深中南山创新学校打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智慧创新空间,开发划为六大区域的创客梦工厂,帮助学生在更广泛的实践中学习并应用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一起来看他们的具体做法——广东省深圳市深中南山创新学校坚持“启发创新兴趣及思维模式、培养实践及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实践与教育闭环”的教育理念,将“科技创新”的办学特色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