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
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王守东
简介

人物简介

   王守东,1942年10月生,山东省莱芜市人,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1958年入伍,1976年转业回乡,现任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20多年来,他带领泰钢万名干部职工创造的企业发展之路,在山东省及中国冶金行业堪称典范。他先后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中纪委推荐表彰的勤政廉政典型。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企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军转干部双先代表”、“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齐鲁功勋奖章”等荣誉称号。


文章入编《军旗永在心中飘扬》下册   2011年12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王守东:让生命在奉献中怒放


作者:张振兴  高 荣


阅读提要

  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才能让短暂的生命怒放出耀眼的光彩。王守东,几十年的人生之旅非凡而豪迈,无论是军营18年,还是转业到地方,他的人品、他的成就、他的奉献,将永远在人们的记忆中闪光。他传奇般的人生足迹,给齐鲁大地留下了一道道魅力无限的风景,如泰山那样巍峨,恢宏。



   在距山东省会济南、孔子故里100公里的泰山东麓的莱芜市境内,坐落着一个以钢铁冶金为主导,集能源、机械、商贸、高科技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可有谁知道这是在一个破败的钢铁厂废墟上复兴的钢铁集团?提起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及全国人大代表、泰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王守东。那么就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废墟上高耸起一座钢铁泰山

   王守东曾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入伍后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普通战士、后勤处助理员、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师教导大队理论教员一路走来,成为一个具有军人作风、军人纪律、军人品格的有志之士。

  1976年,王守东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后,被分配到一家奄奄一息的钢铁厂。这家钢铁厂自投产后,连年亏损,七任领导累积下4600万元债务。1981年6月,钢铁厂终于滚鞍下马了。

   厂里的资产很快变卖一空,厂区内留下的是残垣断壁,几个月后杂草丛生,狐兔出没,一片凄凉景象。眼看着厂子这样破败下去,职工们怨声载道,王守东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他常常一个人独自在那600多亩杂草丛生、风雨飘摇的废墟上转来转去,看着孤零零的高炉残体及破旧厂房,摸着那锈迹斑斑的机器,默默地思考着如何使企业重整旗鼓,将熄灭的炉火重新点燃。

  敢想敢干,雷厉风行,是部队赋予王守东的宝贵品质。1984年4月,王守东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自荐请缨报告。他在报告里分析了钢铁厂恢复生产的客观因素及自己的可行性对策,并向领导保证:不要市里一分钱,不贷银行一分款。市领导被王守东破釜沉舟的决心震撼了,认为这是个有魄力、干实事、干大事的人,最终批准了他的报告。

  可是,创业难,难于上青天。要使一座高炉恢复生产,计划资金就需要300万元。在当时,300万元如同一个天文数字,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况且是个天文数字。苦难越大,斗志越勇,王守东经过反复思考,审时度势,决定开横向经济联合之先河,采用补偿贸易的方式解决资金困难。

  主意拿定后,他背上煎饼咸菜,捎带上几张破报纸,挤上了南下的火车。在上海,他吃尽了苦头,不是吃闭门羹,便是被推搡不迭,一着急便病倒了。第二天,他依然拖着病怏怏的身子,走进了上海冶金局院内。想着嗷嗷待哺的企业,热情便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一进屋就帮人家打水扫地抹板凳,什么活能帮上手就赶紧抢着干。一周后,王守东这个义务勤杂员感动了“上帝”,上海冶金局同意签订补偿贸易合同。

  就这样,王守东三下上海,七闯胶东,筹得了一笔笔宝贵的启动资金。在一百零五个筹款建设的日日夜夜,王守东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睡过一个囫囵觉。恢复生产的当年,铁厂就炼出生铁7500吨,盈利53万元。

  现如今,在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王守东领导下的泰山钢铁集团,已经是山东省最大的冷轧带钢生产基地和唯一的不锈钢生产基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过260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87位。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理化检测中心,是“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AAA级信誉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

  18年的军旅生涯成就了王守东铁的作风、钢的意志,他把生命化成一团团炽烈的火焰,燃烧自己,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奉献着光和热,诠释着一名军人的高尚情怀。

  一座用军人意志铸成的钢铁泰山就这样日益成长起来。

泰钢挺立着一座大爱丰碑

  1985年,泰钢第二座高炉的大修到了冲刺阶段。王守东筹资金,跑设备,招工人,使出三头六臂去应付。当女儿玲玲伸出小手拉他着的衣角哀告说:“爸爸,我看不清楚你的脸了。”他意识到女儿是得了眼疾。但是厂子实在太忙了,王守东心想过了这几天,一定带女儿到大医院看眼睛。那年5月,熄灭了3年的高炉炼出了第一炉蒸腾的铁水,而玲玲的双眼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只有13岁的她永远告别了光明。

   女儿哀怨的哭声还未落定,灾难又一次袭向王守东。儿子永凯是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那一年刚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他投入企业的升级改造,被一向严厉的父亲安排到高炉检查工程质量。那一天,天下着大雨,过度劳累的他不小心从30米高处坠落。那一天,儿子被推进了手术室,而身为父亲的王守东却无法陪伴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儿子。他忍着内心的疼痛,与外商洽谈轧钢项目的合作事宜。

  尽管女儿永远失去了光明,风华正茂的儿子一生离不开轮椅。但是,自己“小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企业“大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职工的喜忧哀乐牵挂着他的心,谁家的孩子还待业,谁家有病人需救济,他一清二楚。他驱车千里看望离退休干部;他百忙之中抽身探视伤残职工;他摆宴席为离休职工庆祝寿辰。职工崔维军遭遇重伤,他批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什么地方可以治就到什么地方去。”职工郭常友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他拿出自己的积蓄来帮助。

  2001年春节,王守东的到来让伤残职工黄士栋激动不已,他用一首“因为有救星,遇难也能生,要问他是谁,泰钢王守东”的小诗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职工贾之吉的儿子身患风湿性关节炎常年卧床,当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王守东为他们送去了65800元的现金,让贾之吉一家人深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贾之吉对王守东说:“您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救命钱,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20多年,王守东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却没为失明的女儿四处求医问药。20多年,王守东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纵横驰骋却无法让瘫痪的儿子站立起来。但是,他却用火热的胸腔点燃了凉透的炉膛,用一家的不幸成就了万家的安康。

  1997年4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到泰钢视察,了解到泰钢在王守东的领导下创造的辉煌业绩,有感于他事业的艰辛和家庭的不幸,吴书记紧紧握住他的手,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

  1999年春节期间,吴官正又以朋友的身份给王守东寄来了贺卡:“您的党心、您的为人、您的工作、您的苦累、您的贡献,皆为我辈楷模。”

爱的光和热点亮乡民幸福生活

  2004年的一个秋日,泰钢工业园前进实业总公司的亓敬山和他的老伴扛着一个一米长的大南瓜,抱着两只刚打鸣的小公鸡,找到王守东的办公室,当面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原来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亓敬山一家是当地的贫困户,中学毕业的女儿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企业肯聘用她。王守东知道了这个事情,专门安排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破例把她招进厂,圆了一家几代人进工厂当工人的梦想。同时,亓敬山夫妇每月都能按时拿到120元生活补助金,可以说是吃不愁,穿不忧。在泰钢工业园,像亓敬山家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有很多就业无门的村民在泰钢找到了工作,每月都能拿到两千至三千元不等的工资。

   在泰钢周边的10个村中,雅鹿山北麓的东西白龙村、沙家庄、刘家庄村村民全家年收入不足千元,致富无门,经常打架斗殴,上访告状,被称作“难四村”。

  周围农村的落后,与泰钢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极不协调。如何带领周围农村一起致富,实现城乡共建、工农和谐发展,成为王守东的一个“心结”。

  “咱都是从老百姓出来的,不否认老百姓有陋习,但老百姓同时又是最善良、最淳朴、最可爱、最可敬的,农民最可怜,在中国现代化的征途中,万千农民再不能被时代所遗忘。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莱芜人,作为喝着汶河水、吃着百姓饭的共产党员,如果光想着自己发展,不能为更多的人民群众谋福祉,就愧对于党,就愧对于人民。”王守东又一次向市委市政府慷慨陈词,决心建设泰钢工业园,65岁的他再一次背负起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任。

  8年来,泰钢代扶持各实业总公司新上集体企业28个,年新增产值15800万元,先后招工4200人,发放养老金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投资1.2亿建设了雅鹿山公园,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呈瑞社区、同心家园,逐步实现了以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乐融融为目标的新愿景。

  王守东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褒奖,年逾古稀的他按理应该卸下身上的一副副重担,在家颐养天年,但是干事创业的激情,使他坐不住,睡不安。他仍然每天在坚持学习,事无巨细地打理着一个上万人的企业,他要把泰钢建设成国内首屈一指的不锈钢企业,决心与世界五百强接轨,建设百年泰钢。

  他的生命和事业正在怒放!